和评理 | 对外关系法坚持和平与开放 展现全球视野

在唐君毅,知之感通活动如此,道德实践的活动以及形上境界的确立,亦莫不如此。

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原则最能体现中庸之道的智慧,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,具有最普遍的意义。从此以后,中庸既成为了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,也成为了人生修养上的行为准则。

和评理 | 对外关系法坚持和平与开放 展现全球视野

所以,中庸绝不是做老好人、和稀泥。梳理先秦典籍中出现的中字,主要有三层含义:一是指中间、中等、两者之间。在中国哲学中,中与和是紧密相联的,正如《中庸》说的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因此,从认识论上说,这是博采众长、集思广益后对事物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。对于中,宋儒是这样解释的,程颐曰,不偏之谓中中者,天下之正道。
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曰,中者,别于偏之辞也。《中庸》曰: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这是海德格尔的界定: 哲学即形而上学。

[38] 参见黄玉顺:《国民政治儒学——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》,《东岳论丛》2015年第11期。[28] 参见黄玉顺:《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——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》,《学术界》2020年第2期。[30] 这显然并不是在规定整个哲学的特征,而只是绝对观念自我展开的辩证运动当中的一个环节。[18] 陈明教授语,见《关于生活儒学的一场讨论》,载《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——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,第14–15页。

(2)但更严格的哲学概念,按照海德格尔的界定,乃是形而上学,主要是传统的本体论,其所思考的是存在者整体,最典型的是黑格尔式的以反思为特征的哲学。方寂然不动,此理完然,是为性之本体。

和评理 | 对外关系法坚持和平与开放 展现全球视野

其核心理论结构就是仁→义→礼,即以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建构作为基本关切。[37] 参见黄玉顺:《孔子怎样解构道德——儒家道德哲学纲要》,《学术界》2015年第11期。在生活儒学,这就是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以及针对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的建构。[11] 参见黄玉顺:《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——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2期。

这就涉及这样的问题:儒家的基本学问形态是不是一种哲学?或者说,哲学在儒学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?甚至‘生活儒学还是儒学吗?[20] 我的回答是:如果把‘哲学理解为广义的,即胡适讲的‘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,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,那么,整个生活儒学都可以被视为一套哲学思想。[33] 这里的physical不是现代科学中物理学的之意,而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(metaphysica)之形(physica)方面的,即本体论以下的自然学的,用以泛指关于本体以下的万物的。[25] 黄玉顺:《形而上学的黎明——生活儒学视域中的变易本体论建构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4期。首先是感觉,之后,人心又开始反思它自己的感觉观念上所发生的各种作用,因此,它就又得到一套新观念,这套观念便是所谓反思观念。

这是海德格尔的双重奠基思想,尽管他本人并没有重建形上学、形下学的兴趣,而只关心如何解构而还原到源始生存经验(这导致他在道德上出现问题)。例如,科学思考对象世界,而哲学则反思科学的这种思考。

和评理 | 对外关系法坚持和平与开放 展现全球视野

按此定义,所谓《易传》的周易哲学其实也不全是哲学,因为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器[23],即只有对形上之道的思考才是哲学,然而《易传》的思考还包含了形下之器的问题,特别是伦理与政治问题。[29] 然而,如果按照经验主义的这种反思概念,那么,除直接的感知外,科学理论也是反思,一切观念都是反思,即反思不再是哲学的特征。

海氏所谓科学,泛指关于存在者整体以下的任何存在者领域的思考。《生活·情感·思想——评黄玉顺生活儒学》,杨生照主编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。[22] 海德格尔:《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》,见文集《面向思的事情》,陈小文、孙周兴译,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版,第68–69页。(3)然而按照海德格尔的双重奠基思想,形上哲学与形下哲学都是存在者化的思考,即都面对存在者何以可能的追问。而关于存在者整体的思考,则是哲学或形而上学。生活哲学 笔者所创生活儒学[①](包括其内在的次级理论中国正义论[②])自2004年问世伊始,即为学界所关注:迄今已有介绍、评论和研究文章约200篇(包括不少名家之作)[③]、研究专著两部。

再说理性主义的反思概念。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哲学是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,其实,作为形而下学伦理学、政治哲学、乃至科学也都是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。

[⑨] 因此,如果说传统的本体论形上学是为形下学(如科学与伦理学等)奠基的,那么,这种本体论形上学本身也是需要奠基的,这就是某种存在论。生活儒学意在突破两千年来的形上–形下二级观念框架,通过追溯前存在者的存在——生活,揭示生活本源→形而上者→形而下者的三级观念架构。

在这个意义上,生活儒学亦可称为生活哲学。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之事情乃是存在者之存在,乃是以实体性和主体性为形态的存在者之在场状态。

[13] 海德格尔:《存在与时间》,第11页。不过,特别有意思的是:尽管海德格尔宣布了哲学的终结,以求开启思的任务[17],然而他这种存在之思却也被人们称为海德格尔哲学。生活儒学的一个基本意图,恰恰是要突破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。[26]《朱子语类》,黎靖德编,中华书局1986年版,第94、119、469页。

[21] 确实,生活儒学的内容包括严格的哲学部分,即其形上哲学。[16] 而在生活儒学,既没有存在与生活的区分,也没有此在的先在。

这种最宽泛意义上的哲学概念,可称之为存在哲学(philosophy of Being or Being Philosophy)。总而言之,生活儒学的思想系统包含三大观念层级: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、形而上存在者的存在和形而下存在者的存在。

不仅如此,显然,反思也是一种存在者化的思维方式,即主体性的思维方式。一切存在者皆出于存在而归于存在,或者说出于生活而归于生活。

(一)变易本体论 按照上述严格的哲学概念,生活儒学的内容之中,只有形而上存在者层级的本体论建构——变易本体论部分才是哲学。[26] 然而有意思的是,哲学家们不断地建构不同的本体,于是整个一部哲学史恰恰呈现为本体的流动变易。[32] 海德格尔:《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》,见文集《面向思的事情》,第76页。《生活儒学与当代思想》(文集)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。

例如,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念,认为哲学乃是反思。其相通之处是双方都在追寻形而上者。

[⑦] 这需要对生活儒学的全部内容有所了解,笔者曾这样概括过:一、生活儒学的问题意识。八、生活儒学的其他维度。

2、形而上存在者层级的本体论建构:变易本体论。《爱与思——生活儒学的观念》(专著)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、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增补本。

定西市
上一篇:芙蓉镇小说主要内容(小说Great Expectation的主要内容)
下一篇:111个国家职业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